当前位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关于我们>文博动态

探索馆藏文物数字化应用新路子

 文章来源: 作者:王成平 时间:2011-02-16 10:17:39 

     广安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全市现有馆藏文物3458件,其中珍贵文物1225件,部分藏品被专家学者认为是国内同时代同类器物断代标本,极具艺术、科学价值。但长期以来,囿于无综合性博物馆,全市馆藏文物分存于各区市县文物库房,保护仅限于死看硬守,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07年,根据国家文物局统一安排部署,在四川省文物局的精心组织下,广安市启动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历时近8个月,全面完成了全市全部馆藏文物的项目工作,是迄今为止四川省唯一完成馆藏一般文物项目工作的市州,代表四川省接受了中国文物信息中心检查组的先期检查,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广安市文管所也因此获得了四川省项目工作先进集体。然而项目工作结束后,似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所采集的大量信息录入计算机上报了事,文物放回了原处,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项目工作几乎没有发挥作用,数据资源也没能实现共享。

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让项目成果转化为资源,广安市文管所于2008年2月启动了“办公桌上的博物馆——广安馆藏文物数字化应用与研究”课题,成立了以市文体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市文管所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下设课题研究办公室,由市文管所所长为主任,两名副研究员为副主任,全市具有文博馆员职称以上文物干部为成员,邀请省考古研究院退休老院长为顾问,并返聘了一名文管所退休老所长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具体落实。

统一思想认识

    项目工作结束时,全市文物干部都松了一口气,高兴之余感到极度疲惫,当我们提出开展“办公桌上博物馆——广安馆藏文物数字化应用与研究”课题时,大家认为从事文物工作的人员少,“三普”工作已经开始了对于广安市大多数基层文物工作者而言,从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觉得课题研究十分神秘,加之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怕出丑,因而产生重重顾虑。为此,我们一方面及时编制了详细的课题研究大纲,让大家知道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对象、分类原则、研究方法、工作时限、成果形式等,消除神秘感,二是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作具体的安排部署,明确任务,明确责任,给予一定的工作压力;三是及时联系成都考古研究院,请求给予人才方面的支持,确定了一对一的辅导机制,提高了同志们的信心,消除了大家顾虑,也使大家认识到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遇,一下子统一了全市文物干部的思想认识。

深化课题研究

     我们认为,“项目工作”只是对单个文物基本信息的采集,并没有对采集信息进行综合研究。于是我们将全市1225件珍贵文物根据“项目工作”分类原则再次进行了分类,并把相似或相近的进行了归并形成了八类,即:陶器瓷器砖瓦类、石器玉器石刻类、金银铜器雕塑造像类、书法绘画类、文献文书类、钱币类、近现代文物类及其他类(含织绣、文具、印信、符牌、杂类),由全市具有文博馆员以上职称的8名文物干部牵头,各开展一块的课题研究。一是通过查阅资料,全面掌握该类文物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显著特点;二是广泛收集全省、全国同类文物的相关信息;三是对收集的信息与项目工作中采集的信息进行纵横比较,归纳、提炼广安同类文物的内在特征和地域特性。通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工作:对项目中个别文物命名不确切、时代判断不准确、文字描述不规范的方面予以了纠正,对个别影像信息不全的进行了补充,对一些质量不好的照片进行了重新采集。根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课题研究中共计更正文本信息35条,补充文本信息10条;重新和补充采集影像信息15条,大大提高了项目质量,一方面也深化了项目工作:在课题研究中,通过对项目工作中采集的文本信息、影像信息的再次归类并与收集到的全国、全省同类文物相关信息的比较,撰写了研究理论文章8篇,归纳、提炼出了广安各类文物的内在特征和地域特性,使项目工作得到了深化。

创新表现形式

     反映博物馆展陈的大型图册《广安遗风》的表现手法不同于一般的画册,不是把项目工作的文字信息加上图片简单编辑排版了事,而必须包含博物馆展陈元素,体现博物馆展陈风格,打造成一座精制的办公桌上的博物馆。按照这一理念,《广安遗风》分前言、序、陶瓷器展厅、玉石展厅、金属展厅、钱币展厅、书画展厅、文献文书展厅、近现代文物展厅、其他文物展厅及后记十一部分,3万余字,照片200余张,全面、系统、立体化展示了广安市“项目工作”成果,八个主体展厅不仅涵盖了广安市全部珍贵文物,而且作了科学的分类,运用博物馆展陈方式,对“项目工作”的图片作了3D处理,配上项目工作文本信息构成实物主体,加上解说员、解说词,构成博物馆的立体空间。具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文物图片加文物名称、尺寸、级别、来源、收藏等基本信息,适合于所有“参观”对象;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基础上文物描述,适合于一般文物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过细读文物描述,能够对单个文物有全面的了解。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加导游词,适合于深入“参观”博物馆人群。通过解说员的导游词,可以系统全面地了解该展厅文物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广安该类文物的基本概况、基本特征、地域特性,了解广安该类文物在全省、全国同类文物中的地位。《广安遗风》能让所有“观众”如同进入博物馆一样,不仅可以看到文物图像,而且能够深层次了解文物内在的文化和历史。让“观众”鉴赏广安绵延历史长河中的奇珍异宝,感受广安历史文化的无穷魅力,领略广安古代先民精湛的制作技艺、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审美意识。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系统修改、补充、完善了项目工作信息,精辟阐述了各类文物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广安市文物的基本情况,广泛收集了全国全省同类文物信息并作了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广安市各类文物的地域特征,打造出了《广安遗风——办公桌上的博物馆》。这不仅探索出了广安市在无博物馆条件下展示馆藏文物的新路子,实现了项目数据资源的区域性共享。而且促进了文物干部业务学习,提升了文物干部研究能力,同时还扩大了宣传,扩大了影响,提高了文物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知晓度。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版权所有 电话:0731-55685157
Copyright 2009-2023 www.ssmz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2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