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是一个纪念馆的门面,是纪念馆陈列与观众之间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广泛。观众走进纪念馆,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顿“免费午餐”,更需要讲解员提供内容丰富的“文化盛宴”。因此,如何创新讲解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是纪念馆讲解员面临的新课题。解读展品故事,挖掘历史细节,将“虚”的故事与“实”的展品有机结合,激发观众兴趣,是我们讲解制胜的法宝,观众才会“点赞”。
一、激发观众兴趣,解读藏品故事,势在必行。
观众来到纪念馆,各种图片、文印、实物等展品琳琅满目,却看不懂一些文物的内涵,那些挂在墙上的说明牌和一些枯燥的数据,观众也没有耐心一一查看。在纪念馆的讲解中,我们比较注重讲解人物的成长经历和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哪一年又发生了什么事,结果观众听到最后往往是一头雾水。讲一件文物时,我们往往讲一些枯燥无味的数据,观众没办法记住。概念、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由于普遍具有抽象性,信息性不强,因而记忆难以持久。资讯发达的社会,观众如果感兴趣的话,在网络、报刊或杂志等也可以找到相关资料。与此相反,当信息以故事的形式传递时,观众将更快更准确的记住,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纪念馆的讲解如果按事实陈述下来,在一两个小时的参观时间里,观众记住的往往很少,但是如果挖掘出一个一个的展品故事来讲解,观众的兴趣马上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子集,往往都是通过不连续的小故事去阐述一个大道理。中央电视台《百家论坛》节目,前期的节目,大都侧重于讲理,邀请的也是大家,其讲述方式偏向于说理,收视率相当低。后期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整个节目的火爆超乎想象,丹宁说:“讲故事并没有取代分析思考,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思考。因为通过适当的故事,人们更容易理解抽象的分析。”
讲解要引起观众的兴趣是第一要义。讲解员的讲解方式单一,缺少与观众的互动,缺乏调动观众的“切入点”,导致观众在整个参观的过程中缺乏“兴奋点”。当今社会,观众的兴趣不仅仅停留在表层,局限于单纯的视觉吸引,而更多地是希望能深层次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因此,讲解员应该深入挖掘历史细节,用一个个故事来解读展品,虚实结合,深入浅出,从而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二、解读展品故事的原则
关于故事的来源,古人提出,故事是实有的,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迹。《说文解字》中说:“今俗云:原故是也,凡为之必有使之者,使之而为之则成故事矣。引申之为故旧,故曰:古,故也。”不过,发展到现在,故事的范围不断扩大,“故事可以从过去的事迹中取材,也可以从现实的生活中取材,又可以自由的去构思。”[1]
作为纪念馆的讲解员,我们解读展品故事时要把握什么原则呢?首先要“真”,再求“新”。
1、讲的故事要“真”
纪念馆的讲解员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老师,我们要为游客讲解历史事件、革命事迹等。讲解的目的就在于为游客解惑释疑,让游客从增长知识的角度客观地看待历史、看待革命,从而激发大家的正义感和爱国之心,传播正能量,让大家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去。纪念馆的讲解要有权威的表述,我们在解读展品故事时一定要做到史实准确,实事求是,有据可查。不可以添油加醋和道听途说,不能恶搞历史、编造历史,不能讲“野史”。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伟人生平业绩的纪念馆,前来参观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一生的理解不尽相同,讲解员的讲解应有广泛的指导性。讲解内容一定要符合史实,有据可依。不可妄加推测,随便杜撰。讲解中涉及的故事、资料必须有根据,有出处。讲解故事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不能含糊不清,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要进行精细地推敲,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尤其是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群众言论比较自由,来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多元化,对于毛泽东的一生,讲解员要有权威的表述,一定要避免网上“碎片化的攻击”。无论是以历史为背景的故事,还是传统概念上的史料,我们要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去质疑、鉴别和分析,最大程度地做到去伪存真、浪里淘沙。
我馆陈列的第一部分有一组铜浮雕《求索》,分五个画面介绍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期间的主要活动。一个画面一个主题,第一个画面是“游学”,第二个是“注重体育锻炼”,第三个是“带领学生兵缴枪”,第四个是“创办工人夜学”,第五个是“创建新民学会”。这样简单地介绍,无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效果将大不一样。每一个画面,我们组织材料讲一个故事,如第一个画面,我们可以这样讲:“毛泽东注重读‘无字之书’,他常利用假期以游学的方式开展社会调查。1917年暑期,毛泽东与萧子升徒步游历了湖南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五个县,每到一个地方,就以学生身份访问私塾老师、工人、农民、小老板、医生等各色人物,了解社会和民生疾苦。他们曾露宿河堤上,毛泽东风趣地说:‘沙地当床,石头当枕,蓝天为帐,月光为灯。’在安化,他们去拜会学识渊博的夏默庵学生,二次被拒,第三次夏先生出了副对联:绿杨树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毛泽东对答: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夏先生连声称赞,后来他们昼夜长谈。这次“游学”历时一个月,步行近千里,没花一文钱,写下了许多笔记,师生们传阅了他的笔记后,纷纷赞誉他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2、讲的故事要“新”
“说话要有新意,讲解要有新意,与游客交流沟通时所涉及的话题要有新意。”[2]有新意的东西才能吸引游客,才能让游客产生共鸣。我们解读展品故事时,在“真”的前提下要求“新”,如果讲的故事众所周知,最好是一两句话简单而过。我们只有选择新的展品,新的亮点,新的史料,将“新”的故事娓娓道来,才能吸引观众。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生平展区新陈列共十个部分,有540米长的展线,一场讲解需要近两个小时,要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自始至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只有不断地制造“新兴趣”,尊重历史的同时挖掘史实,深入钻研,找出那些观众不太熟悉的、感兴趣的、能提升毛泽东人格魅力的故事和细节材料,用“新”故事解读展品,讲解的效果将会更好!
2013年12月,在我馆生平展区即将对方开放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央文献研究室冷溶、陈晋等专家进行陈列审查。在参观讲解的过程中,他们不时地给我补充一些新的历史细节。如讲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就提到,当时毛泽东准备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第二天,我根据专家提供的这一线索查阅了相关资料,将这一段的讲解词重新整理,既讲解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赴重庆与蒋介石和谈,表明共产党的领袖是在用生命作出和平的承诺;又讲出1946年1月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后,毛泽东和我党真诚地希望中国从此实现和平,在和平的环境下建设新国家。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精兵简政”的党内指示,提出军队复员计划。毛泽东一度想将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他称淮阴离南京近,去开会很方便。这样讲下来,既是历史真相,又突出了毛泽东和我党的正确立场。我在后来的几次讲解实践中运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讲解过程中,经常接触到一些观众,他们认为毛泽东思想过时了,只能指导中国革命,建国后毛泽东没什么贡献,今天再来学习,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新陈列充实了大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内容,强化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卓越功勋。尤其是在最后一个部分,采用一个专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基立业》,分六组来介绍。这是新陈列的一个亮点,也是我们讲解的一个新重点。在讲解这一部分时,如果我们简单地讲述历史,哪一年毛泽东作了什么指示批示,哪一年毛泽东到了哪里,显然是不能打动观众的,同样需要我们讲解员挖掘史实细节,用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讲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毛泽东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国社会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新陈列中有一副毛泽东为成渝铁路的题词,我们在讲解中可以这样讲:“成渝铁路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之前清王朝和国民政府,用了近半个世纪,不知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结果只是在地图上面了一条‘虚线’。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临着西南刚刚解放,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等各种不利因素,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立即开始兴建成渝铁路。短短两年时间,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西南人民近半个世纪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了,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人驾驭、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我们还可以选取攀枝花建设,并重点讲毛泽东的几次讲话。毛泽东强调:“攀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攀枝花建设不起来,睡不着觉。”“你们不搞攀枝花,我就骑着毛驴去那里开会。”他还提出,要将自己的稿费捐出来,搞攀枝花建设。毛主席的这些话语,生动形象,讲解员将这些小故事、小细节向观众娓娓道来,就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感染观众。
三、解读什么样的展品故事
故事的选择和运用要贴近生活实际。著名教育局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解读展品故事,一定要考虑观众的因素。我们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讲故事,要有针对性、有趣味性,可以讲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等。不过,我们讲纪念馆的展品故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
每一件展品都有其历史背景,我们充分挖掘展品背后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将其前因后果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展品的丰富内涵,使观众或喜、或悲、或怒、或哀、或乐,可以极大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我馆陈列中有一张毛主席与陈嘉庚的合影。陈嘉庚是谁,这个合影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拍的,这中间又有怎么的故事?照片背后这些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一定是观众的兴趣所在。我们把陈嘉庚先访重庆再到延安的故事娓娓道来,对于陈嘉庚的那句话:“我未到延安时,对中国的前途甚为悲观,以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泽东。”在浓浓的历史气氛渲染下,观众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生动典型的细节故事
每一个博物馆,每一个展览,都有其特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把那些生动典型的细节故事穿插在讲解中,就能让观众驻足观赏,专心听讲,并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我馆陈列了一双拖鞋,是1949年毛主席第一次访问苏联时在专列上穿的,拖鞋曾经被执勤战士当垃圾扔掉,后来破得连鞋匠都不愿意修补,主席一直穿到临终。拖鞋是在哪里被执勤战士扔的?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鞋匠不愿意修补,又是怎么回事?我们把这个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参观的兴趣剧增,不仅对展品有了形象、直观、深入的了解,毛主席勤俭节约、清廉如水的人物形象也生动地浮现在我们眼前,使观众油然而生对毛主席的崇敬和钦佩。
艰辛曲折的征集故事
有一些观众,他们对历史故事非常熟悉,却对我们陈列的展品的来历非常感兴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讲讲艰辛曲折的文物征集故事。
我馆陈列了许多毛主席在中南海生活时的文物,而且都是原物。很多观众就会感到疑惑,中南海的遗物怎么到了韶山?我们可以讲讲1990年毛主席遗物从北京运回韶山的故事,观众就会恍然大悟。
我馆专题展区序厅陈列了一枚龙钮大印,它以主席生前收藏的邓散木篆刻大印为原型放大而成。其设计方案经过无数次磨合,先后派出三批人马,足迹远至辽宁、内蒙、甘肃、青海、浙江、湖北、福建等省寻找石料,最终大家前往福建寿山的矿山进行实地考察和找寻,并惊喜地发现了遭百年罕见的龙王台风袭击冲下来的一块重达35吨的寿山大山石。经过运输、打磨、雕刻、安装等一系列工艺,终于有了现在的样子。文物的征集工作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波折不断,其中定有一些生动的、感人的故事发生,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我们把这些故事讲一讲,观众不仅可以了解展品的来龙去脉,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也会对纪念馆的工作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爱上纪念馆,成为纪念馆的忠实观众。
三、怎样解读藏品故事
讲解员作为陈列与观众之间连接的纽带,只有通过礼貌的服务、准确生动有趣的讲解,把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事件和一件件展品鲜活地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又受到了心灵的启迪,感受到历史之美。由此,真正架起一座沟通纪念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实现讲解工作在纪念馆与观众之间有效衔接。因此,解读藏品故事,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两点:
1、选择明确,为讲解服务
在讲解过程中,设置一个故事,是为了增加观众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还是激发观众参观陈列的兴趣,或者完全为了娱乐,博观众一笑,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所选择的故事,要紧紧围绕陈列的展品,“虚”服务于“实”,目的明确,而且要非常具体,并带有一定的启发性。我们在选择故事时,既要深入历史,从中挖掘出好的故事,又要跳出历史,提炼故事,不能在历史故事中流连忘返。
2、故事的安排要适量适当
故事是讲解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讲解员讲故事一定要以展品为依托,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故事的安排要适量适当。故事不能太多太烂,漫无边际,没完没了,要合理安排故事的篇幅,不要为了故事的丰富而面面俱到,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故事精彩,以情动人。不能为了情节的轰动而忘记讲解的主旨,不能为了故事的趣味而牺牲了文物的本来魅力。
3、故事的讲述要声情并茂
讲解员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将书面的讲解词口语化,简洁有趣,长句变短句、整句变散句,通过绘声绘色的、生动风趣的讲述,将故事形象化,将展品具体化、生动化。
讲故事时适当增加对话,可以简单地提问和交流互动,让观众参与进来,活跃气氛,不过要把握尺度,适可而止。讲故事可以运用丰富的态势语,表情动作应和故事内容相吻合,注意语调、手势、表情、眼神的运用,达到自始至终与观众交流。讲故事要百分百的情感投入,用一颗真诚的心与观众交流。声情并茂,才能讲好故事,才能赢得观众,才能让观众如尝佳品,回味无穷。
讲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虚”“实”结合,解读展品故事,亦在不断地探索之中。随着文博事业的发展,对讲解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纪念馆都提出培养专家型讲解员,要求讲解员“一专、多能”,讲解员还应是资料员、研究员,这些都非一朝一夕可臻其功,而是要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和认真钻研,学习永无止境,但正如胡适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得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才能彰显纪念馆的文化无限魅力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版权所有 电话:0731-55685157
Copyright 2009-2023 www.ssmz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2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