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关于我们>文博动态

于红色文化保护视角下的名人故居外环境保护

 文章来源:天下韶山网 作者:张旭 时间:2022-12-11 21:44:54 

  名人故居,一般指在历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人、政治家、军事家等出生或曾经居住生活或开展活动的地方,正反人物均在其列。名人故居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其历经岁月洗礼依然记录并留存着历史事件、人物日常生活点滴,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各级文物保护部门根据名人故居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科学意义等确定保护等级。近年来,各级文物保护部门和管理机构对名人故居本体的保护日益加强,人力物力投入加大,科学保护成效明显。与此同时,名人故居本体周边及控制地带内的外环境保护、辐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它不仅是旧址本体保护的守护神,直接影响本体保护的科学性和协调性,更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确保游客良好体验感的关键来源。

  湖南省韶山冲毛主席旧居始建于1878年,是毛泽东出生地,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作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是红色文化与伟人思想的精神遗产,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宝藏。一直以来受到世人瞩目,是广大来韶瞻仰者必到之地,其科学保护和合理运用受到文保界一致好评。这些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年游客量突破1000余万人次,随之而来的旧址外围餐馆骤增、摆摊设点、占用控制地带绿地等也不断出现,使原来朴素的田园风光遭到破坏,因此而产生部分环境问题,给本体科学保护和舒适瞻仰参观带来不利。党的十八大以来,韶山冲毛主席旧居管理单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进一步采取科学保护措施合理修缮,对旧居本体控制建设地带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类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保护修缮,从而促进了科学保护、合理运用,笔者在本文中对此称之为“大保护”。

  1、以史为据,还原田园风光古朴风貌

  对于广大瞻仰者而言,毛泽东故居本体对其具有一定的神敏感和天然的吸引力,瞻仰毛主席故居首当其中是步入故居景区外围,在外围环境的营造和感染中体验伟人当年出生、成长的魅力。毛泽东诗词《七律 到韶山》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优美田园风光吸引着众多瞻仰参观者来到韶山,探寻伟人故居的真容。随着游客量增加,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故居周边特别是附近1公里内,饭店、纪念品摊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宁静的山乡,逐渐少了那份朴素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商业气息浓厚、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集合体。故居前两口水塘因为上游村民开设饭馆厨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质较差,车辆占道、良田违规占用等现象也鲜有发生。

  2002年,经湖南省委省政府审批,启动对与毛泽东故居隔塘相望的“毛家饭店”等饭馆商铺的移址,恢复成建国前后的风貌,使农田、田坎、山坡等还原到1959年毛主席回家乡时面貌。还原后,原“毛家饭店”等处作为商用的房屋调整为低矮的红瓦屋,此次对外环境的整治,既保留了古朴风格,也较好的尊重发展印记,与其山墙相对的则是三栋三间黄泥外墙茅屋,茅屋门前也根据韶山老人回忆,基本恢复到主席回乡探望乡亲们时的景象。

  在毛主席故居晒谷坪边有一条小道通往主席父母墓地,自2000年以来周边居民在此摆摊设点,逐渐演变为违规搭棚,此处商棚不仅严重扰乱了游客正常参观秩序,污水乱排、私拉电线、使用明火等现象更是对故居本体和整体参观环境造成污染和威胁。2015年底管理单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经多方协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牵头对其实施依法拆除,还原生态,保持朴素分光。

  2、多面协同,打造山水林田系统保护样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语境中,党中央和国务院大力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湖南省出台了一些列政策措施和规划。毛主席故居控制建设区域内耕地面积约29.7亩 、林地面积约283.3亩、水体面积约17.1亩。四周有枫梓山、象鼻山、猪婆侧、楠竹坨等山环护,部分山体边坡岩土裸露,有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潜在风险。共有南岸塘、荷花塘等6口山塘,毛主席故居前荷花塘、南岸塘因常年无活水源头,微生物繁殖量大、水流动性差,加之居民生产经营排放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池塘造成水质恶化,且无科学系统的排洪系统,山林中的枯枝腐叶随雨水直接冲入池塘,造成水质感光度差使这两口水塘水质发黑、生态系统失衡,存在水质恶化、水量不稳定等现象,6口水塘中荷叶塘、南岸塘水质为V类水标准,其他池塘均为劣V类;南岸塘堤和挡土墙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林木出现不同程度退化现象;农田防护不足,灌溉与排水设施不畅,田坎部分损坏。以上诸多因素叠加成为了景区内一大败笔并直接影响毛主席故居本体和游客瞻仰参观安全。基于此,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成立韶山市韶山村(毛泽东同志故居)山水林田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形成组织保障。2019年11月15日湖南省委秘书长张剑飞召集省委督查室、省韶山管理局等单位专题研究重点进行水环境治理,要注意在文物核心保护区域做减法,不能搞大拆大建,确定项目的核心任务是围绕水环境治理,做好驳岸抢险加固、路坪修复、景观复原,保护好旧居青山绿水的环境风貌,并提出“精致、精美、崇高”的建设目标。实现还原青山绿水,旨在传承伟人精神、塑造特色景区,打造我国首个红色文化遗产环境治理示范点。

  毛主席故居前水塘所在区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主席旧居保护范围内,对于水塘保护性治理2020年2月7日国家文物局批复“项目要遵循历史,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所以在修缮故居周边环境时,不大动工程改变原有历史风貌,尽量参照“原型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做法”进行,同时遵循和尊重已经现实存在的不可逆风貌, 核心和重点是保持历史的原结构、原形式,适度根据现代发展的功能需求适度进行科学手段改良。

  基于毛主席旧居环境治理项目目标,第一步完成了景区全部11户村民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及房屋搬迁腾空工作,截断生活污水和人为破坏源头。在水处理保护中,经过对荷叶塘、南岸塘两口塘底开挖,新建排洪排污管、钢筋混泥土箱涵及连接井,使雨污排放得到有效解决,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水问题;借鉴行业先进做法对南岸塘水草、荷叶塘开莲藕种植,沉水植物成活率高,水中倒影清澈可见,较好的实现了额生态治水效果,“让两口水塘清澈起来”的目标成效明显。以故居本体前荷花塘为例,为营造“伟人故居,倒影荷花沼,杨柳垂垂风袅袅”的景观,对荷花、建筑等所需达到的水面倒影效果,在荷叶塘中间区域进行了拦网分离,有效控制了荷叶生长的范围,见荷“景”见倒影“物”,更引导瞻仰者思伟人“家风”传承廉洁“文化”。

  另一方面,针对南岸塘、荷花塘的石挡墙,因长久侵蚀、原始石垒墙施工简陋的弊端,砌块背后土体流失日久天长形成了空洞,在重新砌筑水塘石挡墙的过程中,内侧结构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实施,外侧利用原有老毛石砌筑与原有挡土墙风貌统一。对于农田景观,则在现有的耕地区域内保留原有农田肌理,在种植实施本地农产品基础上,引入丰富多样植物品种,包括水稻、红薯、芝麻、向日葵、油菜花等,营造丰富多趣的农田景观,以此体现伟人故居和韶山近百年来的民俗与发展。针对故居周边山林部分边坡黄土裸露,土壤因雨水常年冲刷,局部树根裸露,部分存在滑坡隐患的现状,采取在边坡上部进行土壤换填,种植爬藤植物进行边坡复绿。

  通过一系列的协同保护,毛主席故居景区外环境风貌还原、山水林田环境改善达到国内一流水准,央视网、湖南卫视、新华网等媒体先后对外环境风貌还原、山水林田协同保护等进行报道。2020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参观毛泽东故居,听取项目情况介绍后,指出:“这个水很好,倒影非常漂亮”。

  3、以小见大,在修缮细节中彰显名人文化特质

  文化,顾名思义:以文化之。由此可见,文化的组成元素是多方面、多角度的。而对于毛泽东故居区域内的外环境保护修缮,则不能单纯的定义为维修,更需要结合伟人文化和借用其他景观要素共同展开,文化与环境修缮看似是两个单独存在甚至带有些许割裂的色彩,但其实从外环境景观营造而言,它们却是互相融合的关系,文化的传承与展示需要一抹“绿”,环境的治理与升华则需要一缕“红”,文化与瞻仰环境的有机结合,才是红色遗产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最佳推动力。

  笔者认为,旧址周边环境的保护修缮不能简单的定位为美化,外环境的保护应该与旧址本体建筑特色、文化特色、名人精神内核联系起来。与旧址本体相得益彰,彰显名人故居的文化性。还原好青山绿水,继承好民俗风貌,传承好伟人精神,塑造好特色景区。

  故居本体于1951年进行了加固性修缮,韶山冲毛主席旧居于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游客量增加显著,年均达到40万人次,1967年又进行了加固性修缮, 2004年、2020年进行了四次预防性保护修缮。

  名人故居外环境并不是一般景点或房屋环境,其本身与名人文化特质和所承载的文化血脉息息相关,所以在毛泽东故居对外开放以来,管理单位一直都非常重视外环境的保护、修缮和提升。外环境的修缮也严格尊崇“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理念,尊重历史、顺应自然、体现文脉。

  在进入故居景区入口处三角坪绿地,从植物品种选择上精心设计,结合韶山的乡土文化和韶山冲的地理特质,且以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生涯和文学作品为参考,在植物造景中渗透浓郁的伟人文化色彩。毛泽东同志在《卜算子·咏梅》中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表达了对梅的赞赏与喜爱,融合伟人精神,在入口三角坪中心区域种植梅花,结合景石,设计层次清晰、观赏性强的入口景观,以植物品种和诗词文化相结合凸显伟人文化。

  故居景区游步道的设计,由于故居自身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文物保护专家和领导都一致认为游步道设计一定要遵照历史,改造中要继承原有的历史特性,面层样式要保持古朴自然,与故居风貌契合。选材上,经反复研讨,最终决定游道中间采用当地麻石,手工凿面,边上用其他材质用于区分。通过不同材质的路面及不同的肌理效果,上发挥游线导向性功能,引导着游人的有序流动。而这种有序活动的同时也约束了游客游览的随意性,也就减少了游人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同时麻石尺寸结合故居及伟人事件的相关历史年份数字进行设计,凸显红色记忆,从细节处追寻和打造文化因子。

  瞻仰者休憩座椅,指示牌等在景区内不可或缺,如何从这些服务设施更好的体现伟人文化,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深挖伟人生平故事,结合少年毛泽东在韶山生活学习情况,别出心裁的将少年毛泽故事、韶山地名解析等有机融合,于细微处传播伟人文化。

  4、以人为本,营造智慧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毛主席故居年接待瞻仰者超百万,瞻仰者作为外环境所营造文化氛围的体验者,能真实客观的反映外环境给其带来的服务和感受。外环境设施设备的打造和观众服务是相辅相成的,设备的增添和智能化的体验,加上充满温度的服务则能给瞻仰者更好的体验感,提升对整个景区的好感。也将强化参观效果。反之,则“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基于此,毛主席故居管理者在毛主席故居外环境大保护的过程中,一方面关注物的保护,景的守望,同时也不断追求满足“人”的体验,在服务设备设备中融入智慧化服务,注重伟人精神内核与瞻仰者产生体验共情,营造情感升华。

  自2013年以来,在毛泽东故居景区引入信息化保护管理系统,发挥数字化、智慧化科学功能。注重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和智慧化引导,调整路面标高变化大,局部坡比较大的区域降低斜坡倾斜度、改台阶为平地,智能语音温馨提示,最大限度的关照特殊人群瞻仰需求。景区内无线网络系统全区域覆盖,智能语音播报系统为观众提供参观前的预热,排队等候区域内LED屏循环播放韶山核心景点宣传片,对毛泽东同志生平和毛泽东故居内景有先期了解,并能缓解游客在排队参观过程中的不适感。智慧化闸机系统大大提升了游客通行效率,助推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夏季高温时节,智能化喷雾系统在候场区提供降温喷雾,有效提升游客的舒适度。

  毛泽东故居景区较早的在博物馆系统引入智能预约系统,2019年初步完成了智能化预约系统建设,实现了P C前端分时段预约、团队预约服务、多种视角数据统计分析等上线工作,深受广大游客和旅行社的欢迎;同时,配套加入人脸识别闸机、测温安检门、自助机等设备提升智慧化水平。自启动预约参观以来,有效减少了观众排队时间,避免了大量游客聚集造成的拥堵,为营造舒适的参观体验环境和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保障了文物旧址安全和游客的人身安全。

  在名人故居本体保护日益加强的今天,用红色文化促进名人故居外环境整体协同保护还大有可为,名人效应的发挥不仅仅靠名人本身和故居本体来发挥,在名人故居外环境的保护、修缮、塑造以及服务中都可以体现,实现以文养人、无声教化。在坚持以历史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名人故居外环境细节的雕琢、山水林田的优化保护开发、智慧化设施设备的引入以及不断提升的人性化服务,使红色文化在名人故居外环境的保护过程中发挥更大更强的启迪。

  作者简介:张旭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文博馆员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遗物馆) 版权所有 电话:0731-55685157
Copyright 2009-2023 www.ssmz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2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