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
7月22日晚,“韶山下的思政课”(第四季)第一课题组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第二会议室开展集体见面会暨第一次集体研讨会,北京大学博士程格格、周勇平,复旦大学博士王琪、蒋慧敏,思政教师彭健以及馆内、特支陈列馆课题组成员参加,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副馆长李丽作为第一课题组组长主持会议。
会议围绕第一课题组的五个主要课件展开讨论,分别为《补丁睡衣的本色》《毛泽东与中国工业:从“火柴”到“航母”》《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誓以自强谋复兴》《文明其体魄 野蛮其精神》《从毛主席阁楼建特支点燃农民运动的星星之火谈起》。
四位博士就课件内容发言
四位博士对其负责的课题文稿进行逻辑梳理,充分肯定了文稿的整体架构和精神内涵。提出既要充分运用史料资源,又要联系新时代,用新事件、新案例,让课件内容更“新鲜”,吸引当代青少年学生兴趣。要深挖伟人故事中的精神内核,进行时代关联,不仅满足青少年求知欲,同时要能够解答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疑问。
现场发言
现场的各位课题组成员也就课程前期撰稿情况、打磨过程中的问题等纷纷发言,现场气氛一片火热。
思政老师彭健是长沙市第一中学副校长、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专家库成员,她认为目前课件素材充实,基础好,同时文字通顺,可读性强。提出课件修改目标第一要做到与时俱进,历久弥新;第二要做到情理交融,触动人心。通过深挖史料、精选课件、活用案例等方法不断打磨课件。
课题组组长李丽总结,课题的修改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贯通历史与现实,既要有历史史料做支撑,又要聚焦时代、联系现实;既要有时代的高度,又要有历史的温度,改变灌输式、填鸭式讲述方式,打造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的课堂。第二,课件要做到逻辑清晰、故事生动、细节丰富,同时内容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和价值引领,多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预设问题,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精神力量和智慧支撑。
集体交流结束后,各分课题成员与博士、思政老师就每一个课题打磨分别进行具体讨论交流。
(一审张鹏 二审白晓波 三审李丽)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版权所有 电话:0731-55685157
Copyright 2009-2023 www.ssmz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2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