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持续高温,生物生长旺盛,故居景区池塘、田埂等多处出现福寿螺卵,粉红色的螺卵黏附在池塘壁、田埂、秧苗、荷叶等处,十分突兀,既对秧苗、荷叶等水生植物造成危害又影响故居景区整体环境风貌,对此,故居管理部组织开展景区福寿螺清理行动。
福寿螺,学名为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广东省各地先后引进饲养,以供食用。但由于人们对该螺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市场前景以及该螺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加上管理不善,导致其迅速扩散蔓延进入农田,危害水稻等水生农作物,现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灾害。
为尽量降低清理工作对景区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工作人员排除用化学药剂清除,只采取物理手动清除的方式,沿着池塘壁和田埂边缘逐一清理。福寿螺生性昼伏夜出,前一天刚清理完螺卵,过一个晚上,第二天又会冒出来很多,清理任务繁重。故居管理部表示,任务虽然繁重,但是为使广大游客来故居景区有良好的参观环境,将坚持“天天清”,清理福寿螺卵的行动将持续整个夏天,一直到福寿螺产卵期结束。
清理福寿螺卵
逐一手动清理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版权所有 电话:0731-55685157
Copyright 2009-2023 www.ssmz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26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