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交流经验做法、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10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座谈会。
2024年10月28日,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负责同志作工作发言,20家协同研究中心代表交流发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主持会议并作总结。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中心主任阳国利和湘潭大学原副校长、中心主任刘建平等参加会议。
会议正式发布了《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的通知》、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组织构架等文件,通知明确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是由教育部、国家文物局批准设立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
李群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推进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建设,是深化革命文物系统研究、提升革命文物保护能力的创新举措,是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抓手。协同研究中心创建以来,各方参与踊跃,社会反响积极,工作推进扎实有效,建设成果超乎预期。
李群副部长在讲话中强调,要锚固定位,扎实谋划,打造集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实践推广、咨政服务于一体的革命文物国家级研究中心、高端智库和创新平台;要聚焦主题,突出特色,积极开展融合研究、技术创新、案例示范和咨政建言工作,形成各有侧重、各有所长的革命文物大研究格局;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充分利用纪念馆的资源禀赋和主场条件,推动革命文物理论、方法与实践创新;要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不断推出一批破解革命文物瓶颈问题的调研报告、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打造思政“金课”、展陈精品、宣教品牌;要规范管理,加大支持,以周期考核和年度报告的形式对协同研究中心进行督导,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李群副部长在讲话中明确,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将印发《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管理办法》,明年初出台协同中心评估考核实施方案,各协同中心要高度重视2025—2027年首个周期考核。
李群副部长特别肯定“‘韶山下的思政课’累计完成60余个思政课题研究”。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在发言中提出,要进一步深入挖掘革命文化育人富矿,进一步深入做好协同研究,进一步深入完善科学管理服务,希望各协同中心在文化传播、研究阐释、教学育人方面产出更多成果。
陈郭华副司长特别肯定了“韶山馆累计接待“我的韶山行”大中小学生30万余人,授课近8000堂课”。
罗文利副局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各协同中心要明确发展定位,突出特色和主攻方向,发挥馆校双方优势做好协同发展,制订发展规划,要高度重视2025-2027年首个周期考核,扎实提升革命文物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为做好协同中心的服务,国家文物局正在筹划成立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协会。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中心主任阳国利在会上发言
阳国利馆长和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等六人被确定为座谈会主要发言代表。阳国利馆长从筑牢中心根基,构建起学术研究与交流新格局;彰显中心价值,开启革命文物教育效果新篇章;强化中心支撑,推动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三个方面汇报了中心建设主要成绩。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思政育人、人才培养四个方面阐明中心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中心自建立以来,学术研究进入了新高度。2024年,中心立项资助重点科研项目5个,一般项目22个;成功申报中国博协《革命纪念场馆“大思政课”价值与路径研究》、湖南省文旅厅《毛主席生平大模型》等重大科研项目。目前,正在积极申报《让革命文物在思政大课堂中活起来的路径研究》等科研课题。学术交流进入了新境界。中心组织召开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大思政课’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打造了《从毛泽东青少年成长经历看伟人气质品格》等精品课件,多次为北京大学、湖南省军区等单位及文博行业培训班授课。与16家革命纪念场馆签订了合作协议,成立了湖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联盟。
未来,中心将立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社会发展大局,按照“守正创新、特色发展、开放共享、动态调整”的管理要求,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积极助力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
湘潭大学原副校长、中心主任刘建平在会上发言
刘建平校长向与会领导、嘉宾简要介绍了湘潭大学情况,建议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加强政策引导,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给予政策、资金、课题、人才培养等各方面支持,指导各中心协作交流,形成共建体系,引起与会人员共鸣。
中心主任阳国利、刘建平会议合影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版权所有 电话:0731-55685157
Copyright 2009-2023 www.ssmz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4012660号